开云体育新闻
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开云体育APP 最新2025
目前,全国各地在“微短剧+文旅”的探索中捷报频传。以微短剧发展较早的浙江省为例,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第一批推荐目录的《带你去个好地方》,其取景地为浙江省武义县。数据显示,2024年1—8月,该县全域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3.1%,达到510.0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8.92%,达到192.57万人次。特别是剧中的取景地俞源古村、花田美地、坛头村等地,旅游收入均实现了大幅提升,比如花田美地2024年国庆期间游客接待量为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500万元。再如,微短剧《爱在炊烟袅袅时》播出后,浙江省海盐县相关景区的旅游人数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5.53%和29.10%。
202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该行动计划的初衷是以习法治思想为引领,将专业的法律知识、严肃的法治案例融入微短剧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创作中,同时将微短剧的传播优势转化为普法效能,进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譬如,入选“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第一批推荐目录的微短剧《即将出庭》即是“微短剧+普法”的有益尝试。该剧于2025年2月底上线,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与浙文互联股份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为切入点,选取“性骚扰”“家暴”“霸凌”“原生家庭”等未成年人代表性犯罪案例,在讲故事的同时普及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期望能够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域守护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这种寓法于剧的创作思路,消解了普法教育的说教感,在寓教于剧、以剧普法的创作思路下开启了观众学法新模式。
科学知识的普及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2025年1月,医疗微短剧《白色光芒》上线“深圳卫健委”官方抖音号,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不懂人情世故的香港心内科医生和艺高人胆大的内地心外科医生,两人“不打不相识”,在一次次“斗法”中相识、相知。冲突、反转、爽点、正派、反派,这些微短剧的“标配”在这部剧中一点都不少,与此同时,健康常识和医疗知识也以一种不同寻常的“下饭”方式被观众所了解。当前,“跟着微短剧来科普”的实践刚刚起步,但已经呈现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商业图景。
2024年以来,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策集团等为代表的专业制作团队,开始积极探索通过微短剧诠释经典内容。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抖音集团联合出品的古籍保护类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以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永乐大典》为背景,通过讲述学员邵白与“书灵”元鉴的奇幻相遇,展现了一名古籍修复师的成长历程。剧中不仅呈现了古籍修复的精湛技艺,还通过修复过程带领观众“触摸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传承。再如,由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华策集团出品的微短剧《资治通鉴》,以微短剧的形式再现《资治通鉴》的内容,用艺术化、通俗化的方式带领大家走近经典、重读经典。
微短剧与品牌营销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数字时代的营销格局。一方面,通过剧情化的叙事手法,品牌信息得以自然融入故事情节,实现“内容即广告”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微短剧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能够实现品牌定位和目标受众偏好的精准匹配,从而提高品牌信息的到达率。从已有实践来看,部分探索已取得良好实效。如2024年,美妆品牌韩束投放了18部定制微短剧,涵盖爱情、职场、家庭等多类题材,在剧情中反复呈现其品牌核心产品;肯德基推出3部定制微短剧,延续统一的人物角色女主“周莫”(周末),不断强化品牌“周末疯狂拼”的活动信息;哈尔滨啤酒联合黑龙江文旅推出贺岁剧《我在尔滨很嗨皮》,通过内容赋能城市文旅,反哺品牌价值,实现三方共赢。
2025年1月,“微短剧里看非遗”创作计划正式启动,其目的是让非遗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形式焕发新生机,以“1+1>2”的双向赋能促进非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近年来,中国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已经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已突破10万项。当下的微短剧创作中,非遗题材逐渐成为热门,尤其是其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抖音与华策影视联合出品的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以四川乐山的非遗美食为切入点,将跷脚牛肉、金钱蛋、灯影锅盔等地方特色美食巧妙融入剧情,生动展现了乐山的饮食文化魅力。由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和芒果TV联合出品的微短剧《一梦枕星河》,则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苏扇制作技艺为核心,不仅详细呈现了苏扇制作的精湛工艺,还融入了苏绣、宋锦、缂丝、评弹、昆曲等非遗元素,为观众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苏州文化图景。这些作品不仅让非遗在现代媒介中焕发生机,还激发了观众对相关旅游目的地的兴趣,成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
从行业引导与管理的角度,它有利于各地发掘本土优势,实现本地文化与经济的双向赋能。《通知》明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微短剧+”行动计划试点示范,在国家广电总局六大创作计划之外,因地制宜发掘和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微短剧+”创作计划,发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积极作用。例如,《河南省“微短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微短剧里看黄河”创作计划,拟依托黄河流域视听合作发展大会,通过指导推出一批讲好黄河故事的微短剧作品,赋能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出台的《“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活动方案》则提出八项“微短剧+”创作引导计划。其中,“微短剧里见湘才”是把各个时期为社会进步、民族富强作出突出贡献的湖湘人物杰出代表作为微短剧创作选题的主角;“微短剧里品湘味”则以美食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创作“湘味”微短剧,赋能湖南饮食文化发展,同时助力文旅“破圈”。
从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它有利于实现微短剧题材类型的突破,同时以生态协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微短剧+”有利于创作主体突破传统题材的局限,将内容拓展至文化、旅游、科普、法律等多个领域,实现从单一娱乐形式向多元文化载体的转变,这样的题材创新不仅能丰富微短剧的内容生态,还能提升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微短剧+”通过生态协同,更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和跨界生态构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整体而言,“微短剧+”不仅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相关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双赢方面值得期待。